• <li id="hjguq"><legend id="hjguq"><th id="hjguq"></th></legend></li>

      <span id="hjguq"><optgroup id="hjguq"></optgroup></span>
      2022西泠秋拍|三百年前南湖 · 李含渼《嘉興八景》李日華《嘉興縣志》圖史對讀
      時間:2023/01/31 作者:西泠拍賣 來源:西泠拍賣


      嘉興南湖實景 與清初繪制的《嘉興八景圖》今昔對比



      鴛湖,就是大名鼎鼎的嘉興南湖,它地處嘉興城南,與南京玄武湖、杭州西湖并稱的“江南三大名湖”。鴛湖以“輕煙拂渚,微風欲來”的迷人景色著稱于世,被譽為“嘉禾第一景”。

       

      最廣泛流傳“南湖八景”版本 定名源頭

      最早的 南湖紙上準確景觀

      最早的 千年東塔寺圖像

       

      嘉興  明末最負盛名的鑒藏家族

      味水軒中 并不閑居的閑居者

       

       

       

      2022西泠秋拍 

      李含渼《嘉興八景圖》封面、郭麐題耑

       

       

      2022西泠秋拍

      李日華曾孫 李含渼 《嘉興八景圖》

      四代人心系鄉(xiāng)情民生

       

      與劃時代意義的考古發(fā)現(xiàn)地上地下相互印證

      為喚醒城市記憶提供了年輪界碑

       

       

      2022西泠秋拍  李含渼《嘉興八景圖》

       

       

      《嘉興八景圖》中八景在如今地圖上的

      地理位置

       

       

       


       

       


      念念不忘 必有回響


      三 年 前 的 新 聞

      三 百 年 前 的 古 畫 冊

       


       

      《南湖晚報》 嘉興新聞 考古重大發(fā)現(xiàn)

       

       

      2019年10月,嘉興。


      一批地下文物出土,“千年古剎”東塔寺揭開神秘面紗。


      人們熱議。如何重新找回嘉禾八景、七塔八寺。


      杭嘉湖,又五百年,文化人士回首。


      電視畫面切到考古實況,報紙連載跟蹤報道。


      新聞或許會在集體記憶里翻頁,但對于一個特殊的“我”,舊聞是未被填河拆橋的族望。


      深記著,“我”的曾祖父,是大明朝承德郎、禮部精膳司主事、嘉興邑人—— 李日華。

       

       

       

      李含渼祖父李日華小像


      ?

      李日華(1565~1635),字君實,號九疑,九懶、冏卿,浙江嘉興人。萬歷二十年進士,萬歷四十四年任南京禮部儀制司主事命下,崇禎元年官南京太仆寺少卿。工詩文、書畫,精鑒賞,喜收藏。擅山水,師巨然、吳鎮(zhèn),時與董其昌齊名,亦善畫竹,書法亦高妙。

      李日華不僅著有《味水軒日記》,還是《天啟嘉興縣志》總裁,他提出“有形可陳,則為具圖”之論,此為李含渼本作品完美繼承。

       





       


      未竟的事業(yè) 崇禎版《嘉興縣志》

      李日華起首、李肇亨續(xù)之


      八個曾孫中  獨李含渼以畫筆繼承“志”愿

       


      李日華(1565 -1635),嘉興文化巨子,兼具官僚、文人、畫家和鑒藏家多種身份。退隱故鄉(xiāng)后二十年一部《味水軒日記》,被當今視為觀察明末江南文人畫世界的寶典。


      我們已無法確知,李日華心中《味水軒日記》是否有明確的目標讀者,但其傾盡晚年卻仍未竟的“大作”,實為一部縣志。

       

       

       

      崇禎《嘉興縣志》內(nèi)容實質(zhì)上為李日華在天啟年間編纂。李氏在《序言》中,提到關(guān)于嘉興風土典故,希望“有形可陳則為具圖”。

      其曾孫李含渼《嘉興八景圖》可以說是以圖像方式描寫本鄉(xiāng)嘉興風土人情的經(jīng)典。

       

      現(xiàn)藏本《崇禎十年 · 嘉興縣志》,實質(zhì)是以李日華出任總裁的《天啟 · 嘉興縣志》為核心。李日華包攬了前十卷的寫作,其子李肇亨則參與了后十四卷大部分。李日華受邀修志未成便去世,除兒子以外,續(xù)編者皆為其密友、弟子。


      李日華共八位曾孫。長含淑,次含澤、含渼,含涏、含瀾、含溶、含溍,他們一同校訂了《李太仆恬致堂集》。(據(jù)北大圖書館藏錢序本《李太仆恬致堂集》譚貞默撰卷前序)

       

       

       李含渼款識鈐印

      李含渼《嘉興八景圖》(局部)

       

      當“我”的同輩族兄弟努力傳鈔、出版曾祖父的《味水軒日記》時,“我” —— 也就是《嘉興八景圖》畫冊的作者 —— 李含渼,更以自己的方式成功地紀念了不凡的“總裁曾祖”。


      李含渼《嘉興八景圖》,是如今“嘉禾八景”版本的源頭。既準確呈現(xiàn)景致的方位,尤其是千年東塔寺的地理位置,更精準承襲了李日華所纂《嘉興縣志》中占有主導地位的民生思想。


      憑著對透視的把握可謂駕輕就熟,含渼對家鄉(xiāng)的景色進行了忠實的描繪。這種精準而詩意的鄉(xiāng)情,透露出對曾祖李日華的儒家哲學、文藝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嫡傳沿襲。


      簡閱畫冊,看似從前煙雨這般風。左圖右志,照見文人責任幾春秋。


      這一切,唯有將李日華版《嘉興縣志》一鏟三尺,才能體味萬一。

       

       



       

       

       

      “八景”怎么選?講民生!

      李含渼全面沿襲李日華主旨


      《嘉興八景》刻畫大量農(nóng)漁村民

       


      八景,承載著千百年嘉興人的鄉(xiāng)愁。

       

      歷史上,嘉興八景有過數(shù)次衍變,兩個版本最有名,一個是元代吳鎮(zhèn)的《嘉禾八景圖題詠卷》,吳鎮(zhèn)版本在形式上還是山水長卷的樣貌,并未將各個場景獨立出來,還未形成分景的典型樣式。


       

      吳鎮(zhèn)《嘉禾八景圖題詠卷》,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另一個版本最早源于李日華曾孫李含渼的《嘉興八景圖》,后清末嘉興知府許瑤光題詩并請秦敏樹作畫的《南湖八景圖》刻成了碑石,廣為流傳。


      李含渼版本,是現(xiàn)存可見最早提出“南湖煙雨”、“東塔朝暾”、“茶禪夕照”、“杉閘風帆”、“漢塘春桑”、“禾墩秋稼”、“韭溪明月”、“瓶山積雪”這一八景組合的作品留存。后續(xù)許瑤光當是參考了李氏版本。


      重要的是,“南湖煙雨”在吳鎮(zhèn)本中并沒有,在李含渼本中則作為單獨景色出現(xiàn)了。這應(yīng)是南湖作為嘉興一景出現(xiàn)的存世最早畫作。


      根據(jù)八景流傳的廣度和目前留存現(xiàn)狀,有學者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適當恢復李含渼(許瑤光)版本。

       

       

      李含渼《嘉興八景圖》之《南湖煙雨》(局部)

       

      相比吳鎮(zhèn)“閑閱圖經(jīng),得勝景八,亦足以梯瀟湘之趣”,李含渼/許瑤光,一位是嘉興縣志總裁編纂者的曾孫,一位是“近世少有的賢太守”,選擇這八個景點,有著獨特深邃的構(gòu)思。當代嘉興畫家吳藕汀曾經(jīng)談到,李含渼版鴛湖八景的特點——是講民生的,沒有寫成休閑,是社會經(jīng)濟。南湖煙雨,東塔朝暾,茶禪夕照,杉閘風帆,漢塘春桑,禾墩秋稼,韭溪明月,瓶山積雪。并沒有寫瓶山“賞”雪、韭溪“觀”月,也沒寫胥山。(范笑我《我所知道的吳藕汀先生》)


      《嘉興八景》正是對《嘉興縣志》中的本邑風土所進行的圖像詮釋。


      比如以《漢塘春桑》與《禾墩秋稼》為代表的大塊桑田:

       

       

      李含渼《嘉興八景圖》(各頁局部)大量桑田

       

      《禾墩秋稼》甚至可謂是一幅“漁織耕讀圖”,其中有沿用了千年、名為“扳罾”的捕魚方式:

       

       

       上:李含渼《嘉興八景圖》之《禾墩秋稼》湖中的捕魚用具

      下:南唐趙幹《江行初雪圖》中的捕魚場景,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禾墩秋稼》中斜靠于屋檐的矩形物是名為“箔”的養(yǎng)蠶器具,也叫作“蠶簾”,同樣的使用場景出現(xiàn)在清 · 焦秉貞《耕織圖 · 織 · 第十九圖 · 經(jīng)》之中,點明了畫題中“秋”的時令。

       

       

      上:李含渼《嘉興八景》之《禾墩秋稼》中的養(yǎng)蠶用具

      下:清 · 焦秉貞《耕織圖 · 織 · 第十九圖 · 經(jīng)》中養(yǎng)蠶的“箔”

       

      八景圖冊中出場人物數(shù)量眾多,其中大量為農(nóng)漁村民,少量為儒者、方外人士。


      比如《漢塘春桑》中的雙人水車,比如《禾墩秋稼》中高舉雙手的人物,當是在抽打稻穗使其脫粒,即《耕織圖》中的“持穗”,只不過李含渼受于場景促迫沒將農(nóng)具“連枷”畫出,人物旁的則為谷堆,甚至連農(nóng)舍中的啄谷雞、吠犬、毛驢畫家都傾注了極大的情感。

       

       

        李含渼《嘉興八景圖》各頁農(nóng)漁村民 

       

      雖然吳鎮(zhèn)的《嘉禾八景》圖十分有名,但不可否認的是,選擇的景點沒有緊扣南湖特色。而李含渼版,則囊括政治、歷史、文化、經(jīng)濟、風物各方面,這讓我們再次關(guān)注李含渼背后那位熟諳地方風物的長者——李日華,以及李版《嘉興縣志》的超級影響力。

       

       

       



       

       

      來自曾爺爺?shù)奶崾荆?/span>

      李日華竟用姚綬的畫  演示防倭提案


      《嘉興八景》暗含豐富的歷史細節(jié) 

       


      萬歷三十八年(1610)三月九日,李日華在日記中記下與項元汴侄孫項孟璜一同于杉青閘送行好友岳之儀一事,杉青閘是離鄉(xiāng)遠行的水路起點。

       

      再仔細查閱崇禎《嘉興縣志》,就會發(fā)現(xiàn)李日華那篇著名的長文提案——《建郡城各處水口總柵議》,記載了杉青閘的另一性質(zhì)。

       

      這位慣常印象中“書畫以娛永日”的鑒藏家、藝術(shù)家啟用另一半腦球,周密論述他的防倭方案,還有更令人吃驚的:

       

       

       

      崇禎《嘉興縣志》載李日華《建郡城各處水口總柵議》,文中用前朝姚綬的《杉青閘圖》,講解自己提出的全方位水柵防護體系。

       

      李日華在政務(wù)提案中,自如地運用其閱畫經(jīng)驗,“成化中姚御史公綬畫有《杉青閘圖》,兩頭石甃為堤,中開一口通舡,堤上列屋數(shù)間,為守閘者所棲… ”


      可見,在平日波瀾不驚的鑒賞活動中,他不僅梳理畫史,追溯著從吳鎮(zhèn)臨荊浩、姚綬臨吳鎮(zhèn),建立起一套繪畫史譜系。同時,還出于思政慣性,在前朝畫作中,抓取有效的歷史信息,關(guān)心著國計民生。


      正是長篇提案中這一行不起眼的小字,為我們剝讀李含渼《嘉興八景》圖冊,直接開刃!

       

       

       


       



      味水軒閑居者 緊繃的神經(jīng)

      李日華測事抒情、修御備警的文藝理念


      被記錄在《嘉興八景》中的  水柵與敵樓

       


      由于李日華是繼項元汴之后享有盛譽的書畫鑒賞家,如今其形象,似乎定型在味水軒閑居者,終日品茗會友、作文賞畫,堅持記日記。


      其實,李氏在官在鄉(xiāng),共三籌水道。在人生林居的最后七年,他時念嘉興水柵的利害,在其《與蔡怡云兵憲論水柵》一信便是一例。


      明末江南,相對北方而言似乎要安定,但水路要害地方向來就是盜賊的淵藪,內(nèi)部萌生的變亂令地方政府深感棘手。

       

       

       崇禎《嘉興縣志》 李日華于天啟年間纂


      崇禎《嘉興縣志》圖中可見鎮(zhèn)海、鎮(zhèn)魏、鎮(zhèn)漢三大敵樓,在文字中也有詳細記述。這些御敵建筑遺存,也被李含渼用畫筆記錄在《嘉興八景》中。

      嘉靖以前,嘉興縣除危堞深隍而外無壯險可恃,只設(shè)簡易柵。李日華提出的《總柵議》,方案之細,關(guān)乎官船大船怎么過、小船怎么管、柵欄如何啟閉、檢修,若有大盜斬柵而入,怎么從陸路小道奔入第二層內(nèi)柵,以叫集鄉(xiāng)民御盜,無比周密。康熙年間袁國梓盛稱,李日華《水口總柵議》防患于未然,實功于今日。

       

       

      李含渼《嘉興八景圖》中描繪的敵樓

       

      李含渼《嘉興八景圖》之《杉閘風帆》(局部)

      作為防御工事的杉青閘


      李日華明確表達過自己的文藝思想,他十分重視文章的“壽國、衎民、測事抒情、修御備警”等社會作用。論詩則贊成謝安,不單取“楊柳依依”,更關(guān)心“民生日用”。文藝不單單是自我愉悅,也強調(diào)經(jīng)世致用。縱使觸讒被貶,但還是以蘇黃輩自托,一刻也未曾忘世。


      萬歷戊戌李日華作詩《秋興感懷四首》,其中有:

      江鄉(xiāng)風物正蕭蕭,沙白江空鳥去遙。

      宦味恰如林酒淡,閑愁偏為菊花饒。

      田家機杼依山壁,作室輸將問海綃。

      欲覓衣裳供歲月,故園蘿薜已新條。

       

        李含渼《嘉興八景圖》(局部)

      《瓶山積雪》中雪中策杖尋梅的高士,

      《茶禪夕照》中有拜佛問道的僧侶以及臨窗苦讀的士子,

      《杉閘風帆》中有為友人餞別撫琴的雅客…… 


      宦味恰如林酒淡,但味水軒個中滋味如何豐富,都不曾忘懷天下大事、國家綱紀。水柵的利害就是著重發(fā)力的要點之一。

       




       

       


      千年東塔寺最早的圖像

      八景景致位置、建筑樣式具在


      如今復原或有源可依


       

      《嘉興八景圖》之一的“東塔朝暾”現(xiàn)已不存,此版本可能為“東塔朝暾”最早的圖像。

       

       

      李含渼《嘉興八景圖》之《東塔朝暾》 

       

      “老嘉興”心中都有一個東塔。


      明末思想家顧炎武,有《秀州》詩:云含秀州塔,鳥下吳江濆。他高呼:我愿乘此鳥,一見倉海君。


      百年前,嘉興沈曾植去世那年(1922),康有為以東塔入詩吊唁:煙雨模糊畫不成,回看東塔暮云橫。此時東塔已經(jīng)破敗無法攀登了。


      東塔寺初建于梁,隋仁壽元年置塔。歷經(jīng)興廢,明崇禎十年重建,這在崇禎《嘉興縣志》都有記載,后至清乾隆時重修。紛繁的故事里,古跡不斷被提及,可是在現(xiàn)實中,寺和塔逐漸破敗,不復當年盛況。


       

      上 :民國時期嘉興東塔影像

      下 :今嘉興東塔遺址

       

      在城市規(guī)劃與建設(shè)過程中,能否準確地找回歷史的遺跡?


      2009年,“千年古剎”東塔寺遺址復原,找到了塔基確切位置。新聞報道,嘉興一位普通的里弄居民大爺,憑著記憶,手繪街弄地圖,為文博專業(yè)人員用的RTK定位和來日的發(fā)掘提供幫助。


      除了曾經(jīng)深埋地下的遺存,重新走入人們視野,還應(yīng)該有古代的方志、以及更重要的古代繪畫。

       

           

        東塔寺遺址出土的瓷碗底 “東塔”題記、須彌座

       

      禾文化最大體現(xiàn)是嘉禾墩,這是嘉興城得名之由,也是嘉興城市文化的起源。不知道這一點,就無法理解八景中《禾墩秋稼》的重要意義。


      槜李古時候稱“長蘆”,從大批的鹽堿地赫赫有名的嘉禾,屯田指揮中心和東塔只一箭之路,又是良渚文化的遺址。


      嘉禾墩野稻自生,但嘉興真正成為糧食主產(chǎn)地,是唐代浙西觀察使李德裕委任大理評事朱自勉在嘉興興修水利、屯田以后。


      明代中期之后,地狹人稠的狀態(tài)尤為突出。嘉興的種植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原來用于種植糧食的耕地,改種了棉花、蠶桑等經(jīng)濟作物,紡織業(yè)也由副業(yè)變成了主業(yè)。

       

       《嘉興八景圖》之《漢塘春桑》


      以蠶桑、棉麻等經(jīng)濟作物為主的商業(yè)性農(nóng)業(yè)日趨發(fā)達,促成了嘉興一大批以紡織業(yè)、刺繡、榨油等為主導產(chǎn)業(yè)的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興盛與繁榮。這是對宋元以來的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結(jié)構(gòu)的超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不從文獻中了解這點,也無法理解八景中《漢塘春桑》的獨特意義。


      除了東塔寺的前世今生,從園林角度,著名五代的煙雨樓和宋代的落帆亭,千年茶禪寺興衰錄,都有大量未解之謎。

       

       《嘉興八景圖》中各式建筑形態(tài)

       

      從李日華、李肇亨的《嘉興縣志》,到李含渼的《嘉興八景》冊,細讀下來,可以發(fā)掘明代天啟、崇禎對本鄉(xiāng)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文獻的全面梳理以及發(fā)展規(guī)劃,到清代康熙年間具體建筑實存、民風鄉(xiāng)貌。

       

      《嘉興八景圖》中各式建筑形態(tài)

       

       

       


       

       

       

      于祖法變 志向不變

      真正領(lǐng)會祖法精神

       


      據(jù)張庚《國朝畫征錄》中記載,李含渼:字南溟,山水秾郁豐潤,兼長花卉草蟲,壯游南北,最知名。而于祖法則變矣。嘗與周載熙同應(yīng)靳文襄聘,畫黃河圖進呈稱旨,靳厚禮之。

      按:李含渼卒早于1708年。因李瑂明刻康熙四十七年戊子重修本《李君實先生雜著》重刻事宜中稱其“先叔南溟公”。由此可以大致匡算,李含渼《嘉興八景》冊的繪制時間在康熙年間。


      從存世的李含渼作品來看,上海博物館所存《祝壽山水圖》以及為魏坤所作《水村圖》,不同于“畫傳家學”而“尤工墨梅墨竹”的叔父李琪枝,李含渼長于對景物的精準描繪以及北宋“紀念碑式”大山風格,也正是在治河大臣靳輔幕下作黃河輿圖的經(jīng)歷互為因果。在《嘉興八景》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壯游南北”的游子精準而詩意的鄉(xiāng)情。

       

      浙江省博物館藏《京杭道里圖》(杭州部分局部)

      與李含渼參與繪制的黃河輿圖同時期繪制,風格相似

       

      李含渼沒有明顯或刻意地使用過去古人畫風的意圖,但這種忠于實景的描繪并不影響李含渼表現(xiàn)筆墨的趣味,自然與秩序兩種矛盾的性質(zhì)在畫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同時也達到了完美的平衡,使《嘉興八景圖》兼具地圖的精準與山水畫的意蘊。

       

      李氏是畫史上著名的《水村圖》“第二圖”的作者。趙孟頫之《水村圖》于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收歸秘府,自此民間難睹,遂起重畫之舉。

       

      時李含渼于1689年為嘉興魏大中從孫魏坤(1646~1706)所屬作《水村圖》,與唱酬者,如王士禛、朱彝尊、宋琬、黃宗炎、周在浚、姜宸英、何焯、陸嘉淑、梁佩蘭等,一時士林目為重寶。

       

      后郭麐亦作《水村圖》,本冊亦有郭麐題端。李含渼還影響了許多嘉興的畫家,如道咸間的張夢齡,山水亦得李法,作《西塘八景圖》,得見李含渼之流風余韻。

       

       



       

       

       

      古跡豈能一一按圖而索

      李含渼繪《嘉興八景圖》

      李日華纂《嘉興縣志》


      左《圖》右《志》 圖史對讀

       

      崇禎《嘉興縣志》中記載大量碑記。如今或殘缺漫漶,或深埋地底。很多的文本,也隱身在典籍之中。在翻閱《嘉興縣志》時,我們發(fā)現(xiàn)有條目記載,萬歷年知縣陸獻明免除僧坊役,后由陳繼儒撰文紀念 ;由此,我們再仔細翻看《陳眉公全集》,才找到這篇《嘉興東塔寺免役碑記》。

       

       

      陳繼儒撰 《嘉興東塔寺免役碑記》

      (《陳眉公全集》)

       

       

      荒碑牌坊

      李含渼《嘉興八景圖》(局部)

       

       

      崇禎《嘉興縣志》 李日華于天啟年間纂

       

       

      李日華在纂寫《嘉興縣志 · 建置志 · 古跡》一卷時,感慨“古跡豈能一一按圖而索”,孰料自己的曾孫李含渼留下一冊八景,優(yōu)美,又準確。


      最后,讓我們借助文本對照《嘉興縣志》文獻細讀八景

       

       
































       

      同樣的事,在嘉興名族中并不罕見,鄉(xiāng)情在傳承中發(fā)揚。


      康熙二十四年八月,魏坤請李含渼作《水村第二圖》,朱彝尊作跋。“海內(nèi)第一讀書人”嘉興朱彝尊,他的族孫朱麟應(yīng)也《續(xù)鴛鴦湖棹歌一百首》,小序稱:曾伯祖竹垞先生捃拾吾鄉(xiāng)故聞,為《鴛鴦湖棹歌》,土風幾備述矣。


      《嘉興八景》圖冊,也可視作以鴛湖為中心的清初嘉興旅游指南,根據(jù)朱彝尊所抄并考的《嘉禾百詠》,所作并注的《鴛鴦湖棹歌》及后人沿其體例的唱和、以及如《大明一統(tǒng)志》等各類方志等文獻,我們可以還原出一條以八景為節(jié)點的旅游路線:

       

      從鴛湖出發(fā),乘一輕舟,往東北過放生橋,可至漢塘與杉青閘,禾墩則在杉青閘后;往西北過文星橋則可至茶禪寺;韭溪則為鴛湖的支流,流入城內(nèi),而流經(jīng)瓶山出城;往東南去,沿水路不出十里便可到東塔。

      題耑者郭麐曾在吳興之游后拜托好友蔣敬作一圖紀行而不得,之后得沈周所作《碧浪湖圖》而如獲舊觀,仿佛回到那次旅途之中,欣而作題于畫上。料想郭麐題《嘉興八景》時也是如此心境,不出室而臥游嘉興勝景,豈不快哉!

       




       



      2022 西泠秋拍

      李含渼[明末清初]?嘉興八景圖

      設(shè)色紙本?冊頁(共九頁)

      題端:鴛湖八景。郭麐題。鈐印:郭麐(白)?老復丁庵(朱)

      款識:1. 南湖煙雨。鈐印:李含渼印(白)?南溟(朱)

      2.東塔朝暾。鈐印:李含渼印(白)?南溟(朱)

      3.茶禪夕照。鈐印:李含渼印(白)?南溟(朱)

      4.杉閘風帆。鈐印:李含渼印(白)?南溟(朱)

      5.漢塘春桑。鈐印:李含渼印(白)?南溟(朱)

      6.禾墩秋稼。鈐印:李含渼印(白)?南溟(朱)

      7.韭溪明月。鈐印:李含渼印(白)?南溟(朱)

      8.瓶山積雪。南溟李含渼寫。鈐印:李含渼印(白)?南溟(朱)

      簽條:李南溟山水畫冊。

      29.5×22.5cm×9

      RMB: 1,200,000-2,000,000

       

      說明:郭麐題端。

      《嘉興八景圖》描繪的是嘉興縣境內(nèi)的八處風光勝跡。本冊作者亦為嘉興名門李日華曾孫李含渼。

       

      江南富庶,人文淵藪,歌詠嘉興勝景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從北宋以來便很興盛。歷史上,嘉興八景有過數(shù)次衍變,兩個版本最有名,一個是元代吳鎮(zhèn)的《嘉禾八景圖題詠》,吳鎮(zhèn)版本在形式上還是山水長卷的樣貌,并未將各個場景獨立出來,還未形成分景的典型樣式。另一個版本最早源于李日華曾孫李含渼的《鴛湖八景圖》,后清末嘉興知府許瑤光題詩并請秦敏樹作畫的《南湖八景圖》刻成了碑石,廣為流傳。

       

      李含渼版本,是現(xiàn)存可見最早提出“南湖煙雨”、“東塔朝暾”、“茶禪夕照”、“杉閘風帆”、“漢塘春桑”、“禾墩秋稼”、“韭溪明月”、“瓶山積雪”這一八景組合的作品留存。后續(xù)許瑤光當是參考了李氏版本。

       

      重要的是,“南湖煙雨”在吳鎮(zhèn)本中并沒有,在李含渼本中則作為單獨景色出現(xiàn)了。這應(yīng)是南湖作為嘉興一景出現(xiàn)的存世最早畫作。

       

      嘉興八景起源于宋朝,在明朝修志活動背景下達到鼎盛,經(jīng)朝代更替成為城市標志物。在強調(diào)客觀性及詩詞質(zhì)量的清代乾嘉考據(jù)學風背景下,八景數(shù)量有所減少。民國時期,多數(shù)八景景致坍圮或衰落,完整保留的傳統(tǒng)八景格局已不多。

       

      根據(jù)八景流傳的廣度和目前留存現(xiàn)狀,有學者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適當恢復李含渼(許瑤光)版本。2019年四月至十月,嘉興市文物部門完成了對東塔寺遺址的勘探與發(fā)掘工作,現(xiàn)在已經(jīng)確定了原東塔(寺)及部分殿閣的位置。《嘉興八景圖》的地理位置愈發(fā)明晰了起來。

       

      故本件《嘉興八景圖》,不但紀錄了明末清初嘉興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名勝,而且在今天的地方旅游發(fā)展和鄉(xiāng)土教育中,是重要的文化資源。作為描繪嘉興千年古城的珍貴遺存,與嘉興文物考古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東塔遺址的發(fā)現(xiàn),地上地下相互印證的古跡存量遺產(chǎn)是古城歷史文化厚重的見證和標志。除南湖、東塔遺址、杉青閘遺址、瓶山之外,其余景致現(xiàn)在已不復存在,只有更多像李含渼《嘉興八景圖》這樣的“地標”出現(xiàn),才能為喚醒城市記憶提供年輪界碑。

       

      李含渼是畫史上著名的《水村圖》“第二圖”的作者。趙孟頫之《水村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收歸秘府,自此民間難睹,遂起重畫之舉。時李含渼于1689年為嘉興魏大中從孫魏坤(1646~1706)所屬作《水村圖》,與唱酬者,如王士禛、朱彝尊、宋琬、黃宗炎、周在浚、姜宸英、何焯、陸嘉淑、梁佩蘭等,一時士林目為重寶。后郭麐亦作《水村圖》,本冊亦有郭麐題端。李含渼還影響了許多嘉興的畫家,如道咸間的張夢齡,山水亦得李法,作《西塘八景圖》,得見李氏之流風余韻。

       

      作者簡介:李含渼[明末清初],字南溟,浙江嘉興人,李日華曾孫,李琪枝(1622~?)侄。所作山水濃郁豐潤,兼長花卉草蟲。壯游南北,康熙間嘗與周熙載同應(yīng)靳輔(1633~1692)之聘,畫黃河圖進呈稱旨,靳厚禮之。兄李含溆,弟李含澤、含涎,皆善畫有名。

       

      跋者簡介:郭麐(1767~1831),字祥伯,號復翁、頻伽、蘧庵,江蘇吳江人。姚鼐學生,為阮元所賞識。工詩詞古文,善書法、篆刻,間畫竹石,別有天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牲交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成?v人片天堂网无码|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永久免费AV无码国产网站 |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免费|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视频| 亚洲粉嫩美白在线|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麻豆安全免费网址入口|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大片51精品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毛片毛片| 亚洲产国偷V产偷V自拍色戒| 91青青青国产在观免费影视| 亚洲伊人色一综合网| 永久免费看mv网站入口| 一级一片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成人午夜在线| 91情侣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亚洲女久久久噜噜噜熟女| 91九色老熟女免费资源站|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老司机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日本人的色道www免费一区| 中国一级特黄的片子免费|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99热在线精品免费播放6|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免费国产作爱视频网站| av片在线观看永久免费|